地震烈度与抗震级的区别——抗震知识扫盲

字号:T|T
2008-07-10 00:00 来源:总工室
    很多非专业人士对于地震烈度与震级常常搞不清楚,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,国家媒体的记者(好像是新华社的)也将8级地震报道成了“此次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度”,看来大多数人对地震的常识了解的还不多,遂写此文,聊以扫盲。
    建筑物安全与震级无关,与设防烈度有关
    对于民众来说,普遍有个误导——建筑物的安全与震级有关。实际上,建筑物的抗震性,不是由震级来控制的,而是由地震烈度来控制。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,但可以对应无数个烈度,烈度才真正决定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。简单的说,震级指的是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,而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。汶川地震最大烈度为11度,而因为场地条件不同,时间长短不同,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。
    国家对于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明确的设防烈度系数规定。如果地震烈度超过了该系数,那么,建筑物倒塌或者受损,就不予追究责任。就比如消费者购房时,虽然拥有70年产权,但其正常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只是50年。超过50年,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鉴定。
    国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,明确提出三个标准:“小震不坏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。”地震设防烈度7度以下(含7度)为小震;8度为中震;9度以上(含9度)为大震。目前,海口地区建筑物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。也就是说,在海口,假如地震烈度为7度以下(含7度),建筑物不坏;地震烈度为8度,建筑物可修;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(含9度),建筑物不倒。
    此外,一些重大建筑工程、纪念性建筑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,以及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,如核电站、医院门诊楼、大型公共建筑、重要水利设施和大型桥梁等,设防标准要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,在出现灾情的时候要求还能正常运转。
    建筑物安全第一,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
    建筑物是要美观还是要安全?从设计来说,越复杂似乎越好看;但从抗震来说,则不尽然。
    从建筑方来讲,总想把外立面做得很美观,显得特别复杂;但从抗震角度讲,外观越复杂的,恰恰就越不抗震。外观设计中,尽量不要有凸面,一般来说,规整的外形,建筑抗震效果比较好。否则,必须要经过超限检查,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,采取一些相应的加强措施。
   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、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综合设计所副所长张成戈在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说:“现在不能说某个建筑是否安全,只是有些建筑为了保证安全要花多少钱。我们现在的建筑水平还不能保证都和鸟巢比肩,要保证这种新奇设计的安全,就需要很大的财力。一般来说,建筑不要过于追求标新立异。”
    “另外,在设计和施工当中要考虑次生灾害。譬如,目前大量的建筑整个幕墙直接落到底,一旦发生地震,幕墙坠落,极有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,所以建筑物不能一味追求好看,还是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”
    建筑物要在经济与安全间寻求平衡
    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有一整套规范,而建筑法规是强制性要求,国家颁布了一个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,规定了不同地区的防烈度,先后颁布了三个版本。2000年前后颁布了几百个建筑规范。如果真正按照国家标准去设计、施工,多次的震害调查表明,建筑物是能达到“小震不坏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”的要求的。
    很多人认为高层建筑不安全,这种说法并不成立。高层建筑并非不安全,而要看实际的工程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准。有些建筑施工时建筑材料质量不理想,如砂、水泥等,配出来的不是合格的混凝土。另外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可以保证建筑质量,但有些施工采用完全由废钢材熔化处理过的钢筋,根本达不到强度水平,这样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    上个世纪50年代,国家经济落后,很多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。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,抗震设防标准也有很大提高。现在不能说某个建筑是不是安全的,只是有些建筑为了保证安全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,所以要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一个平衡,平衡点在哪,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    此外,经过这次汶川地震,今后,在建筑方面要把防止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除了地震以外,在沿海地区,抗风也很重要。
版权所有: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琼ICP备15001748号-1
地址:中国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盛路39号蓝城商务大厦  电话:0898-68556500 传真:0898-68556533
来信来访电话:0898-68705605 监督举报电话:0898-68720248 招投标举报电话:0898-68606835